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电热水锅炉
主席在出席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员会议时强调,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军民融合融什么?怎么融?“民”“民参军”还存在哪一些问题?有哪些机遇和挑战?今天,央广军事《两会“炊事班”》带你一起去听听代表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部战区副政委兼中部战区空军政委郭普校表示,要按照习主席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开放共享观念,推动军民融合迈出新步伐。“我们此前曾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开放机场空域资源,为国家航空事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军工企业武器研制和试验定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他说,他们要按照习主席重要讲话指示要求,进一步拓展融合内容,深化融合层次。
“必须按照习主席的指示,通过重点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把军民融合落到实处。”全国人大代表、西部战区副司令员兼西部战区空军司令员战厚顺表示,要加强国家顶层、部队层面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真正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得更好一些,防止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借助西部大开发和区域战略调整为军队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政委廖正良代表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层次地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思想观念跟不上、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工作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罗亚中表示,当前航天领域亟待研发出高质量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而这类重点项目攻关需要军地双方各自发挥优势,打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渠道途径。“以后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军民融合的大好契机,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进一步提升我军装备水平,让科技真正成为核心战斗力。”
全国人大代表、陆军原军事经济学院教授吴少华认为,进一步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需要尽快拿出具体举措打破壁垒。他表示,目前“民”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密,解密就涉及到产权的问题,要弄清楚该产权到底是谁的;而“民参军”的问题就更为复杂,要弄清楚在制度上如何去解决,具体怎样去落实,这样一些问题都一定要通过打破壁垒来实现。
来自湖南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袁建良说:“习主席讲话中指出要推出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说更清晰地看到了光明前景。”他认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带动其它地方向它学习。如果军队和地方的科研技术和资源能够互相融合,肯定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不管是地方生产力的水平,还是军工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都会得到比较大的提高,也能够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河北省军区政委韩晓东代表以河北省为例说,去年,河北认定122家军民融合型企业、3家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园区、25家省级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初步建成环首都军民融合产业带。河北军民融合发展效果初显,在韩晓东看来,其留给人们的启示是,要解决军民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法规制度等领域先改先行,并及时拿出可行的思路举措,以推进初步融合向深层次地融合的发展进程。
来自陆军边海防学院的侯胜亮代表提出,边海防建设必须要树立大边防、大海防观念,走军民融合协调发展强边固边之路。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领导体制上要统起来,实现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 二是运行机制上要合;三是坚持把资源共享与军地共享相统一作为共同举措。要把边防建设、国防建设和地方的经济建设统一协调起来,用经济建设作为边防建设的支撑,用边防的强大来维护、保卫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表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习主席第一次提出,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次习主席的重要讲话把军民融合的思想阐述得更加深刻,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大棋局和轨道上来,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这一点非常重要。
来自海军的曹京宜代表和记者说,要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进国防科技军民深层次地融合。“去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参与设计制造的500多家配套单位中,多数是非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率接近80%。”列出这一组数据后,曹京宜说,“在推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中,军民有机地‘熔铸’在一起,犹如形成战斗力的坚固‘合金钢’。”(部分资料整理自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