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爱游戏平台网址

青岛能源集团:全方位构筑城市能源安全保障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4-10-20 来源:爱游戏平台网址

  • 产品特性

详细资料:

  青岛能源集团作为全市唯一的市属能源企业,被赋予了重要角色和使命,特别是在能源保障、安全供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青岛能源集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一系列举措,统筹兼顾当前与长远、守正与创新、保供与转型、供给与消费,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确保了能源安全,实现了城市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运营“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集团入网供热面积达到1.47亿平方米,年供气量达到11亿立方米,成为青岛市支柱型综合能源产业集团。近日,在第七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2024)上,青岛能源集团位列供热行业能效领跑者全国第二名,以优异成绩展现了青岛市供热行业在高效节能、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提升供热季保供能力和服务的品质,青岛能源集团 围绕落实“科学调度、安全平稳、反应迅捷、处置到位、温暖到家、群众满意”保暖保供总目标,坚持利用非供热季“黄金期”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年年都会投入2亿元左右,用于供气、供热系统的整体技改维修,确保以最佳状态迎接近6个月的供热季考验。

  据悉,能源集团近三年,已累计投资4.5亿元,用于实施技改维修1700项,着力做到设备日常维护、技术改造实施、户端解忧排难“三个到位”,筑牢由源到网、由站到户的全链条安全运作“防火墙”。

  集团大力推广热源点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将燃气锅炉烟气冷凝后产生的凝结水应用于一、二次网补水,每个供热季可回收凝结水35.6万吨,节省热量3.7万吉焦,相当于减少天然气消耗100万立方米,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积极推进标准化换热机组的应用工作,先后投入1800万元,建设标准化换热机组50余套,提升供热系统整体效能3%以上,电耗平均降低8%,相当于每个供热季节省成本700余万元,换热站能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应用自力式平衡阀、物联网智能平衡阀等技术,组织在30余个小区开展二网平衡改造,有效改善末端用户不热问题,改造后的被动上门调试服务次数减少50%、系统效率提升约5%、末端用户室内温度平均改善2℃,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丰收”。

  始终将用户满意作为保暖保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打造以高品质的产品、优良工程和优好服务为核心的“暖到家”服务新模式。每年非供热季期间,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档”原则对供热设施存在问题的用户开展专项攻坚,并在供热季期间对提升情况做“回头看”。2021年以来,累积帮助用户解决供热质量上的问题1.1万项,取得了一系列“百姓看得见的成效”。

  安全稳定高效的管网输配能力是做好保暖保供工作的关键之举。面对青岛近40年的供热历史,为切实保障供热管网安全运作,青岛能源集团坚持“查改治”并举,积极构建常治长效的管网保障体系。

  全面评估现有管网健康情况,排查梳理出运行年限较长、存在较大泄漏隐患以及热损失率较大的供热管网,并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等方式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老旧管网集中改造,计划投资近6亿元,改造管网总长度近300公里,预计供热系统一次网综合网损率能够更好的降低2%、换热站水单耗指标能够更好的降低15%,每年节水、节热收益达到7100余万元,不仅消除了跑冒滴漏和爆管停热隐患,还有效提升了节能运行水平和群众用热质量。

  着眼全市供热负荷的优化配置,加强供热管网环网联网建设,有效打通各个区域和热源间的“壁垒”,逐步形成热源互通成片、互备互保,管网能分能合、可调可控的多热源协同保障体系,已实现所有11个热源点的互联互通,互保区域达1700万平方米,整个供热系统的供热质量更加均衡、应急保障更高效、生产运行更为经济。

  坚持管网消缺查漏常态化,集中专业方面技术力量组建管网查漏攻坚队,配备内置听漏仪、管道机器人、弱磁检测等先进技术装备,围绕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漏点诊断等建立一整套工作机制,全方面开展失水治理工作。2024年度非供热季完成7300余公里供热管网排查工作,查找并修复管网漏点434处,有效保障了管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青岛能源集团主动在科技兴安方面下好先手棋,持续加大安全软硬件建设投入,不断引进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数字赋能打造了“多维度立体化”巡检新模式。

  今年以来,青岛能源集团累计投入约3000余万元,打出“实时监控+智能预警+远传报警”的燃气巡检“组合拳”,推动传统“人工巡检”迈入自动化、智能化的新阶段。

  由青岛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巡检系统于近期正式“上岗备勤”。该无人机搭载激光甲烷检测仪、热成像设备、高清摄像头和高精度传感器等设备,有效监测距离达到50米,可以实时显示各个泄漏点的浓度、坐标等信息,被用于架空管线和农村燃气管线的巡检,一举打破了困扰多年的巡检难题,为我市管网安全再添一道防线。

  相较于空中巡检的灵活性,地面管线巡检实现了更高的精准度。目前,青岛能源集团在全市布设了36处铁塔高位监控系统,设置了40处移动式太阳能视频监控点,在管道井室、密闭空间等非地面场所安装了724台高灵敏度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实现了管线监护从“被动排查”向“主动预警”的转变。在固定监测的基础上,对移动监测平台做全面升级,为巡检车辆加装了顶置激光检测设备,并购入行业内技术领先的PPB级(十亿分之一)巡检车,实现了150米范围内的燃气漏点精准定位,做到了燃气泄漏的早发现、早预警。

  作为青岛地区未来能源经济的“大动脉”,为有很大效果预防管线第三方破坏,青岛能源集团在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公里振动光纤,并搭建了预警系统,该系统集“区域监控、实时响应”等功能于一体,为海底天然气管线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高效、精准的防护。

  从能源供给的角度来看,青岛市是一座“缺煤少气”的城市,“西气东输”末端的能源区位与迅速增加的能源需求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差距,“量价双保”成为城市能源保障的第一个任务。在此背景下,青岛能源集团积极拓展燃气产业链,稳定能源供应。

  近期,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青岛能源集团代表青岛市政府签订了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公司增资协议、参股董家口LNG接收站。根据增资协议,青岛能源集团将取得董家口LNG接收站220万吨LNG接卸能力和1.47亿立方米储气能力,自主采购能力将达到约30.8亿立方米,为青岛未来10—20年绿色低碳发展积蓄了十足“底气”。同时此次增资将助力董家口LNG接收站项目、青岛全域“煤改气”项目、大型燃机发电项目实现协同一体发展,为城市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

  着眼于能源“大安全”战略,由青岛能源集团与中石化合作建设的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月正式通气,开启了燃气“三线入青”的新时代。该管线是董家口LNG气源输青大通道的关键一环,具有36亿立方米/年的输气能力,其投运可满足沿途上合示范区、高新区以及城区大型燃气发电项目、“煤改气”工程的用气需求,预计每年替代标煤消耗536万吨、减少碳排放500万吨,成为全市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

  “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青岛市的决策部署,主动满足城市和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能源需求,持续提高能源本质安全水平。”青岛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冰表示,“我们将坚持以国有能源企业的初心使命为指引,以构建城市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运营‘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目标,以高质量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坚定走出一条气热一体、多能互补,产业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新篇章’贡献能源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iOS 18开倒车:iPhone 16系列更新完续航尿崩 大量用户吐槽

  “国企女员工离岗16年”,丈夫回应:16年前怀孕在家休养,下周一就回去上班!企业也有最新回应

  宁德时代Q3净利环增6% 高管称Q4产能利用率“更满”董秘回应工厂火情 财报解读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爱游戏平台网址